丧,在日语中有两个读音,分别是「そう」与「も」。
其中在读作「そう(so u)」的时候它其实是“丢失”、“失去”的意思。代表词:「喪失(そうしつ)」;在读作「も(mo)」的时候是名词“丧事”、“丧礼”的意思。代表词有:「喪服(もふく)」。
但它们其实都没有标题上要表达的那个意思,中文中的“丧”是一个形容名词,只有日语「喪」在作动词的读音却是名词的词性的时候,要表达的意思才是一样的。比如,「喪失感(そうしつかん)」(失落感)、「沮喪(そそう)」(沮丧)。

我们说的“丧”,其实更接近日语中的这些词:「疲れた(累)」、 「ついて(い)ない(水逆)」、「ひどい目にあう(倒霉)」、「困った(郁闷)」、「面倒くさい(烦)」、「気落ちする(心情低落)」、「がっかりする(不爽)」。
那么日本人在他很丧的时候,都会说些什么呢?
行きたくない!/不想去
働きたくない!/不想干
死にたい!/想死
もうくたくただ!/心好累
困ってるなあ!/真郁闷
お気の毒だなあ おきのどくだな!/真是倒了血霉了
不止是说我们国家,而是指整个时代。就比如日本最早爆发出“宅文化”和“丧文化”,日本著名无赖派文学代表、丧文化的集大成者——太宰治在他的作品《人间失格》中写道:“我的一生,充满了耻辱!”

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写过一本书叫《低欲望社会》,副标题为“胸无大志的时代”。

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在《下流社会》一书中提到,当今日本社会,向下流动的趋势非常明显,当代年轻人不愿学习,不愿工作,不愿消费,不愿恋爱也不愿意结婚生子,“对人生的热情全盘降低”,他们甚至只想和电脑、手机、游戏机、漫画、薯片和瓶装饮料过一生。
例句:
生まれて、すみません。/生而为人,我很抱歉。
私の一生は、恥辱に満ちています。/我这一生,充满了耻辱。
运が悪いなあ。/ 真倒霉。
内容を理解するのに骨が折れる。/这真是让人头大。
学习完这些,我们来分析一下丧文化是怎么来,以及它真的会危害到当今社会吗?
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,年轻人丧失了奋斗的原动力,从社会主流文化中很难再获得精神的充实,从而转向亚文化,其中最低成本的“宅”和“丧”自然就有了最广大的拥护群。
这大概是很多人的人生写照吧,为人懦弱而善良,为了取悦别人而不断压抑自己,最后走上颓废堕落的道路。

因为“丧”和“宅”起码不伤害他人,还能释放自己,不必每天强颜欢笑何尝不能算作为一种洒脱。
以下是网络流行梗的翻译:
まるでだめな人間になっちゃった/人间不值得
骨が折れる/费劲
草臥れる/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
かったるい/感觉身体被掏空